中国是一个缺硒大国人体补硒是关系到亿万人民健康的大事,我们应当像补碘那样抓好补硒工作。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RSS订阅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与硒 >

硒的生理及在饲料中的应用(四)

来源:未知 更新时间:2011-04-29 17:06 作者:补硒协会编辑 点击:

五、富硒有机饲料的开发应用
    众所周知,只有给畜禽日粮添补一定量的硒、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目前,一直采用给畜禽日粮添加无机态的亚硒酸钠(NaSeO3)来满足其需要。但是,亚硒酸钠有一定的毒性,且生物效价也很低,在体内停留时间短,一般仅3~4小时,过量添补又因其毒性作用不利于食物安全,而且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国外培育的一种名为“Sel─Plex50”的富硒酵母,其中富含硒蛋氨酸,并且有很高的生物学效价和抗氧化性能,给畜禽日粮添加这种硒酵母,能提高其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
    有机硒添加剂,包括蛋氨酸螯合硒,有机硒酸盐、富硒酵母、富硒藻类,硒麦芽等,其毒性比无机硒低得多,在组织中蓄积时间较长,比如硒酵母,容易生产,只要改变酵母生长的环境条件,限制硫的水平就可以得到多种形式的硒,最终产品类似高硒作物,其中含50%硒蛋氨酸,并可忽略无机硒含量。
Nayloorgochoct(2000)报道,给肉仔鸡日粮按0.25mg/kg分别添加有机硒(蛋氨酸硒)和无机硒(NaSeO3)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硒组的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730克,1.71%和3.5%,而无机硒组分别为3825克,1.79%和4.5%,死亡率下降1%。Janyk(1998)给母猪日粮添补Sel─Plex50硒酵母能提高牛奶中的硒含量,其中母猪奶中硒含量提高44%,牛奶中硒含量提高300%,这样可以使仔畜从母奶中得到更多的硒。
    畜禽产品优质化是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实现畜禽产品优化首先要做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优质化。近10年来,由于畜禽产品生产环节污染日趋严重,通过饲料污染畜禽产品的恶性事件连续发生,如1992年英国“疯牛病(BSE)”,当年病牛3.6万头,并波及整个欧洲,引起恐惧,肉牛养殖业濒临破产,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此后,台湾、香港又发生“李氏杆菌污染猪肉”事件。还有比利时鸡和鸡蛋二恶英(强致癌物)污染,超过常规800~1000倍,后证实是因为饲料受到废机油的污染。
    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一方面由于滥用抗生素添加剂或饲喂霉变饲料或化学添加剂(如瘦肉精),另一方面由于工业“三废”污染环境以及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各种农药,使得畜禽产品污染日益严重。首先,在农药污染方面,根据近10年的调查,猪肉、鸡肉、鸡蛋中六六检出率60%~100%,超标率87%,超标9倍以上者居多;滴滴涕(DDT)检出率100%,超标率74%,超标6.5倍居多。我国鸡肉中DDT平均含量0.008~0.061mg/kg,鸡脂肪中为0.534~2.5mg/kg,猪脂肪中为0.820~6.785mg/kg,牛奶中为0.05~0.16mg/kg,鱼肉中0.5~2.0mg/kg,因此,人体脂肪中DDT含量已达1.4~2.0mg/kg。在重金属污染方面,汞、铅、砷、镉等经污染水源和土壤后,为植物所吸收而富集到农副产品中,最终危害人类健康。某地有一个金属冶炼厂,其废水镉污染灌溉水,水中镉平均含量0.67mg/kg,农田土壤达11.09%mg/kg,稻谷为1.13mg/kg,玉米为0.77mg/kg,结果使当地居民镉的摄入量高出世界卫生组织(WHO)。提高的允许量的10~20倍,严重危害畜禽及人类健康。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使细菌的耐药性大大增强,使真菌、霉菌大量生长,污染畜禽产品。霉菌污染率达89.4%,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TB1)测定最高达0.031mg/kg,平均0.027mg/kg,这是一种强烈致癌物质,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有机硒饲料可以提高动物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硒能拮抗重金属毒害元素镉、汞、铅、砷的毒害作用,对黄曲霉毒素有解毒作用,使其降解,失去致癌作用而迅速排除体外,还可对某些细菌毒素,如镰刀菌毒素有解毒作用。使用有机硒饲料不必添加抗生素和激素,采用恩施高硒区的富硒绿色中草药制备饲料和添加剂则更具抗病助生长作用,是环保型、天然有机、富硒绿色产品、受益者不仅是畜禽动物,人类更是最终受益者。
   

附表:

疾病与失调
动物种类
免疫缺陷
所有动物
乳腺炎和子宫炎
微血管性贫血
肌肉萎缩
猪、牛、马、鸡、鼠、火鸡
桑葚心
胰腺纤维化
羽化不良
鸡、火鸡
分娩不良
降低精子活力
胎盘残留
白肌病
羊、牛、绵羊、猪
肉滴水损失过高
猪及禽类
卵巢囊肿
惧冷症
牛、猪
心血管疾病
人、猪、鸡、火鸡
癌症
人类
克山病
人类

 

本文关键词: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中国补硒协会官方网站 | 协会简介 | 在线咨询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中国补硒协会 Copyright 2008-2015 © www.zgbxxh.org 联系我们
中国信产部备案编号:粤ICP备11007796号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门天作国际中心一号楼A座9层
任何网站或机构、个人不得将本网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转载本网文字或图片等信息,均须注明转自"中国补硒协会"